The Cogito Space (我思空間)
一個對動漫、電影、遊戲、小說以及各種命題作出探討的地方。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太多「不解釋」:雜談《PSYCHO-PASS 3》
我幾年前寫了一篇《PSYCHO-PASS 2》的文章。一年之後,我又寫了一篇《劇場版PSYCHO-PASS》的文章。現在《PSYCHO-PASS 3》和《First Inspector》都已經完結,不寫似乎說不過去(雖然去年三部劇場版《Sinners of the System》已經沒寫,但它們實在沒有可寫之處)。
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線索的結界:論推理小說的封閉形式
有限與微小的包圍網
日本本格推理繼承了歐美偵探小說黃金時期(1920–1940s)立下的規範,追求作者和讀者的公平角力。儘管范.達因(S. S. Van Dine)提出的「偵探小說二十法則」(Twenty Rules for Writing Detective Stories)與隆納德.諾克斯(Ronald Knox)提出的「偵查十誡」(Ten Commandments of Detection)都有多項規條不再適用(例如指故事不得存在中國人),但是兩組規範的第一條分別表明「必須明確、公正的將所有線索呈現給偵探與讀者」以及「兇手須在故事前半段(解謎前)亮相」,這些準則至今仍是評價一部推理小說好壞的有效標準。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一個推理作者的《五等分的花嫁》雜談
以推理作者的身份閱讀《五等分的花嫁》原本並沒有特殊意義。不過無論日本還是中文圈,都由於讀者之間「猜新娘」(炒股)的活動非常活躍,而出現「《五等分》究竟是不是推理漫畫?」的討論。例如有人問「島田莊司會怎麼詮釋五等分?」,有人以超長文章進行探討,甚至出現「《五等分》由中段開始就推理作品失格!」等的極端觀點。這使得寫過一些推理小說的我忍不住湊湊熱鬧。以下是個人覺得《五等分》值得一提的幾點。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HELLO WORLD》:重組與創造
HELLO WORLD——幾乎所有人學習的第一個程式的輸出(output),象徵電腦程式的「誕生」,開始運行,向現實世界打招呼。作家野崎まど借用這傳統,聯同《刀劍神域》的監督伊藤智彥,藉著回收九十年代「世界系」的故事資源推出一部時空與虛實交錯的科幻動畫電影:《HELLO WORLD》。
粗略地說,「世界系」有兩種定義,一種是「世界好像可以被操縱」,另一種是「在故事中消除了社會這個仲介,將男女主角的微小關係直接連結到世界的存亡」。不論哪個定義,《HELLO WORLD》都絕對符合。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無恨意殺人法》讀後感:大膽的題材、更大膽的結論
殺誰都行,反正我只是想被判死!
為什麼,有人會淪為無端殺人的加害者?
為什麼,身為受害者家屬,他還願意擔任無差別殺人犯的辯護律師?
我從未見過台灣推理作家舟動本人,只在網上跟他聊過幾句,也讀過他的推理小說《慧能的柴刀》和一些作品評論文章。他給我的印象是為人正經八百、愛好閱讀,且非常重視遣詞用字的準確性,無愧於他英語教學者的身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