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我的2023年回顧

攝於九月黑色暴雨期間赴台



總覺得2023年看到特別多年度回顧,可能因為大部分人類活動都已經恢復正常。

這年感覺和以往相當不同。除了終於出版個人單著,我還以推理作家或評論人的身份跟很多人交流。從讀書會、講座、對談、訪問、授課、電台錄音、Podcast、組織聚會到YouTube影片,甚至私下約見的飯局也是歷來最多,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出門,密度前所未見,還因此認識了很多人,反映這身份在生活中佔的比重已越來越大。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首部長篇犯罪推理小說《千禧黑夜》的創作心得


《千禧黑夜》是我第一部只有一個作者名字的小說,為個人叫座力的首個試煉。坦白說不擔心是騙人的。只是比起純粹無人問津,我更怕因未能損平而為出版社添麻煩。

可是我一直抱有信念:無論任何種類的寫作,作者都很難控制最終會有多少人讀過。作者能夠完全控制的只有內容,當讀者真的拿起來認真讀時,他們會讀到什麼?好不好看?是否有新鮮感?有從中得著嗎?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偵探冰室.食》序

 

多名作者參與的短篇小說合集有一段時間被認為是賣不出去的出版形式。當時的讀者不但偏好個人單著,更偏好長篇小說。因此籌備多人合著總是困難重重,不但風險高、每位作者分到的版稅不多、編輯工作繁重,一旦失敗更同時連累多人。不少合集企劃胎死腹中,有的則只能以同人誌方式出版。所以在二○一九年幾位推理作者商量推出香港推理短篇合集(當時仍未決定叫「偵探冰室」)時,大家也是抱持著「試水溫」的心態,早就做好一本完結的心理準備。


相當幸運地,《偵探冰室》系列不但成功吸引一定數量的讀者,也順利保持每年一本的出版頻率,如今已來到第五彈。在此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厚愛。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無盡攻殿》小說作者序

 

故事簡介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基於一個長生不老的傳說取得兩顆夜明珠。她吸收藍明珠的靈氣,成功恢復青春,自號「永帝」正式登基。慈禧還安排年幼的溥儀吸收紅明珠,結果溥儀當場身亡,同時獲得帶著前世記憶的無限轉世能力,這一切卻不被慈禧所知。

一百年後,永生能源佔據了全世界,慈禧手執控制任何人類能源上的生死大權。

夜明珠本是平衡天地循環之物,但慈禧以科技過度開發永生能源,導致世界嚴重污染和能源失衡。

溥儀得知夜明珠背後的真相,希望取回所有夜明珠歸還大地。他不斷攻佔慈禧身處的浮華殿,但不斷經歷失敗、死亡和轉世,仍未能成功。

在此過程中,兩大陣型交涉和對戰,盟友又是否會背叛呢?

溥儀能否成功取回所有夜明珠呢?

這是一個充滿著戰鬥和權力鬥爭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著人性、關於權力、自由和犧牲的故事。

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生之虛無、死之恐怖的時間意識起源

2022年4月1日,日本社會學泰斗見田宗介逝世。見田畢生建樹甚多,其中之一是將戰後日本社會以「感覺歷史」劃分為理想的時代、夢的時代與虛構時代三個時期,後來者無論是社會學家大澤真幸還是評論家宇野常寬等人,目前都仍在嘗試討論或修正見田的劃分。除此之外,見田還以筆名「真木悠介」出版一部重要論著《時間的比較社會學》(時間の比較社会学)。

在這部著作中,見田認為現代人活著很空虛但又害怕死亡的矛盾感覺,是源自現代化過程中產生了「時間意識」的改變。這種時間意識並非自有永有,它有其起源。更重要的是,這無關時間的客觀性質,而是現代社會的「理性化結構」所造成。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後科技奇異點太空歌劇的時空想像

  對於科幻作品的流變,有一種非常普遍的印象:從太空歌劇(space opera)到賽博龐克(cyberpunk)。英美科幻小說黃金年代的三大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和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是前者的代表,而菲利普.K.狄克(Phillip K. Dick)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等則是後者的代表。在這兩群作家之間,科幻小說彷彿發生了不可逆的題材轉向:故事舞台從遙遠未來且無遠弗屆的外太空,縮減至只有數十到一百年後的近未來、在地球上真假難分的人工虛擬空間。

 

這印象並不符事實,賽博龐克運動以後仍然有大量太空歌劇作品,像是金.史丹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的《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和丹.西蒙斯(Dan Simmons)的《海柏利昂詩篇》(The Hyperion Cantos),近年阿卡蒂.馬婷(Arkady Martine)的處女作《名為帝國的記憶》(A Memory Called Empire)亦在2020年獲得了雨果獎。事實上,一些參與過賽博龐克運動的作家後來亦有創作太空歌劇題材。本文將介紹當中其中一名作家弗諾.文奇(Vernor Vinge)以及他同時包含太空歌劇、賽博龐克以及科技奇異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元素的長篇科幻小說系列「意識界區三部曲」(The Zones of Thought Trilogy)。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香港推理小說備忘錄(1870–2021)(中譯)


文:稻村文吾
譯:Faker

原文連結:https://note.com/inmrbng/n/n348493ac1928
特此鳴謝稻村文吾先生授權翻譯及另行刊登


黃仲鳴在他編著的《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通俗文學卷》的導言中指出,香港通俗文學的源流是王韜(1828–1897)。王韜是香港初期的「南來文人」之一,1870–80年代出版了《遯窟讕言》、《淞穩漫錄》、《淞浜瑣話》等小說集(後兩者當初是在《點石齋畫報》連載)。這些小說在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等研究都認為是倣照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去創作。《淞穩漫錄》雖然有很多篇作品包含超自然元素,但不少與女性有關的故事例如記載日本女性殺人犯兼死囚高橋お伝事跡的〈記日本女子阿傳事〉等都具備犯罪元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